“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
⑴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⑵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⑶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⑷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⑸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赏析】
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次句写烽火,这是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这说明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相关阅读
1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 【查看全文】
2 一滩高十丈,新安在天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滩高十丈,新安在天上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作品《新安滩一滩复一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滩复一滩,三百六十滩。 一滩高十丈,新安在天上。 【注释】 新安滩:位于安徽新安 【查看全文】
3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哭宣城善酿纪叟》,其古诗全文如下: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释】 ⑴宣城:在今安徽省东南。 【查看全文】
4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卜算子漫兴》,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 【查看全文】
5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少司命》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 【查看全文】
6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出自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的古诗作品《早雁》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