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03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出自先秦诗人孔丘的作品《曳杖歌·泰山其颓乎》,其古诗全文如下: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翻译】
  泰山快要崩塌了么?屋梁快要断裂了么?哲人快要死去了么。
  【鉴赏】
  关于孔子作《曳杖歌》前后的情况,在《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终记解》以及《史记·孔子世家》等书中都有大体相同的记载。兹引《礼记·檀弓上》中的相关文字如下: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东汉郑玄在上述引文之末注解说:“明圣人知命。”所谓“知命”,字面意思是了解自己的命运;比较科学的解释,也就是依据已知的情况对未来作出较为近是的预测。孔子唱这首歌时,只是一种预感,接着病倒了,七天后去世,正应验了他预感的正确。活着,活得清醒;快去世时,也不糊涂。大概这就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也是这首《曳杖歌》所要昭示世人的这一层意思吧。
  从《礼记》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孔子在吟唱这首《曳杖歌》之前,心灵上正经历着微妙的深刻的变化:夜里他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梦见正坐在两个廊柱之间被人祭奠;他早早地起了床(“蚤作”),或许梦醒后就一直未曾睡着吧;他反背着手,拖着手杖,孔颖达解释“负手曳杖”说:“杖以扶身,恒在前面用。今乃反手却后以曳其杖,示不复杖也。”(《礼记正义》)所谓“示不复杖”,意思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会再用手杖了;他还“消摇于门”,从屋内走到门口,显出一副放松随便的样子。“消摇”,即“逍遥”,安闲放松的样子。孔颖达说:“夫子礼度自守,貌恒矜庄。今乃消摇放荡以自宽纵……示不能以礼自持。”又说“负手曳杖”与“消摇于门”二句,“并将死之意状”(引书同上)。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心态支配之下,孔子这位在二十多年前已早知“天命”的哲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也不能不长歌当哭,动情地唱出这首留恋人生、爱惜生命、无奈地直面死亡的悲歌。
  《曳杖歌》全文只三句。前两句用比拟,以物比人,以“泰山”、“梁木”拟“哲人”。“泰山”是众山所仰的高山,现在泰山快要崩塌,众山就无可瞻仰了。“梁木”是放置檩条、椽子的地方,现在梁木快要折断,檩条、椽子就无可依托了。紧接着这两个比喻的句子,末句直接说到自身。“哲人”,乃夫子自道;“萎”,原指草木枯死,引申为病危。上述做梦等种种潜意识的以及行为上的异常情况,令孔子自感已经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了。孔子的高足子贡,这天早上刚好来看望老师,听了这首歌,由“泰山”、“梁木”的比喻,他想到了“哲人其萎”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他所说的“则吾将安放”,意思是他们这些学生就将永远失去孔子这位诲人不倦、可敬可亲的好老师了,不觉心情黯然。
  全诗三个句子,虽有前两句的比喻与后一句的直陈两个层次,但因感情真挚,比喻贴切而又形象,且句式整齐,每句的第三字都用表示“大概”或“将要”的副词“其”字,故仍不失一气呵成、流利紧凑的即兴吟成的本色。


相关阅读
1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岁夜咏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 【查看全文】

2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出自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作品《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查看全文】

3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 【查看全文】

4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吁嗟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 【查看全文】

5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阳春登荆山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旦登荆山头。崎岖道难游。早行犯霜露。苔滑不可留。 极眺入云 【查看全文】

6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