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栖栖失群鸟》,其古诗全文如下: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释】
(4)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5)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6)已:既。违:违弃,分离。
【翻译】
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鉴赏】
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饮酒·青松在东园》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可见他对于松树卓然傲霜的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赞赏。而且可知他居处的东园大概确有一株挺拔的松树,因而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也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又说:“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可见这里的“孤生松”既是象征,也有写实的意义。当然,松树的高洁坚贞与渊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着某种共通之处。这六句中诗人表示了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如在同一组诗的后一首“结庐在人境”中,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感情,以为这是远离尘嚣的最佳途径,故愿千载长守,永不分离。
此诗全用比体,继承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的比兴创作手法,如《诗经》中的《魏风·硕鼠》和《豳风·鸱鴞》就是全用比体的作品,楚辞中的《橘颂》也是如此。陶渊明就是接受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以孤鸟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从尘世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较之直接的陈述更加耐人寻味,意蕴深长。他另有《归鸟》四言诗一组,也抒发了相类似的感情,如其中之一说:“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也寄寓了诗人倦而知返的经历。这种借鸟的归栖来象征诗人自己由出仕到归隐的说法在渊明的其他作品中也不少,如《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都以归鸟喻自己的回归田园。此诗以通首比喻的方法,启导了后代以鸟喻人的无数诗作,如鲍照的《赠傅都曹别》、韩愈的《鸣雁》、杜牧的《早雁》等都是全篇以雁为比,与渊明此诗的创作手法一脉相承。
相关阅读
1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出自于诗经作品《车邻》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 【查看全文】
2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早秋山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 【查看全文】
3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新制布裘》,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 【查看全文】
4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出自宋朝诗人魏玩的作品《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 【查看全文】
5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登楼》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 【查看全文】
6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过五原胡儿饮马泉》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