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3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入瞿唐峡》,其古诗全文如下: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注释】
  ⑸逆风:迎风。
  ⑹稔:纤夫拉船用的竹纤。暗船:指般经过时静不出声。
  ⑺滟滪堆:在四川奉节女内,瞿塘峡口中,此地狭罕水急,航路最为险恶。
  【翻译】
  瞿塘是天下险峡,何况在夜里行船、逆水而上,实在更难啊!两岸山崖直立,夜色中正像两扇屏风一样向内合拢;从江面向上看,两边高崖间窄窄的天空,恰似撕开的一匹白练。江风迎面吹来,掀起泪天巨浪;纤夫们拉着船素,在黑暗中逆水行舟。要知道我的愁有多少吗?那积聚的愁绪真比滟滪堆还要高啊。
  【鉴赏】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是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在诗里,一个“合”字,就把“两岸连山”、“重岩叠嶂”的景象生动地突现了出来:在夜幕笼罩下,群峰攒天,一片朦胧,雄奇壮伟。一个“开”字,又把峡中“隐天蔽日”的景象形象地衬托了出来:那高悬天幕的一线光亮,划开了这暗夜的漆黑,多么璀璨。这一联,明暗对比,色彩强烈,一开一阖,图象鲜明,绝无阴森怪骇的气氛,它舒展静谧,给人以深邃、宁寂的深刻感受。如果说,颔联写“瞿塘天下险”,是就其自然景观,描出了它的奇险;那么,颈联就写它的惊险:“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这当然是说“难”了。逆风惊浪,盘涡千转,舟行峡中,动魄惊心。相传民间有一种迷信习俗,说是“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经过,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上水,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飨荐不辍。”(《水经注·江水》)因此过往船只,皆不得发声,以示警戒,所以说是“暗船来”。这一句结合风土人情和诗人舟行峡中情景,极力渲染了瞿塘峡中的险恶风浪,这比杨炯《广溪峡》诗中描写的,“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更具有生活实感。
  正是在对瞿塘峡的奇险和惊险的描写基础上,诗的尾联,很自然地抒发了诗人夜上瞿塘峡的感慨,同时,也是与首联紧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瞿塘天下险”这个主题。而且联系诗人的不幸遭遇,还会强烈地感到诗人心灵的振颤和沦落的哀愁。因此,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就决不只是因瞿塘峡的艰险而发出的叹息,它一语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因仕途蹭蹬、命运坎坷而发出的一声人生的叹喟。弦外有音,耐人寻味。
  白居易诗向以平易浅切著称。这种平易浅切的艺术风格,在《夜入瞿塘峡》诗中,也同样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它那平易的语言,状物抒情,朴实生动,特别是那浅切的比喻,亲切自然。试想,“双屏合”、“匹练开”很容易为人们所理解,生动贴切,浑朴天成,绝无奇巧刻削的痕迹。难怪陆游在《入蜀记》中描写瞿塘峡时,也竟然有着与白诗同样的比喻:“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这当不是偶然的巧合。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总是为人们所乐于引用的。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特地指出白居易诗歌“用常得奇,的艺术风格,并认为“此境良非易到。”是公允的,也是有见地的。


相关阅读
1 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一剪梅袁州解印》,其古诗全文如下: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 【查看全文】

2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辛未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查看全文】

3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出自唐朝诗人梁栋的作品《野水孤舟》,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 【查看全文】

4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赠日本僧智藏》,其古诗全文如下: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 【查看全文】

5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作品的《圆圆曲》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 【查看全文】

6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州。西州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州。西州风色好,遥见武昌楼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西州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州。西州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武昌何郁郁,侬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