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僧院花·欲悟色空为佛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注释】
①色:佛教谓有形之万物为色,而万物为因缘所生,本非实有。空: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日空。《维摩经·弟子品》:“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②华严偈:即《华严经》,其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指所证之法,佛乃证得之人,佛之果地,万德如华而庄严,故称华严。该经梵本传说有十万偈。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五:“《华严经》有百千偈,故名‘百千经’。”晋译《六十华严经后记》:“华严经梵本凡十万偈。”因此《华严经》又称《华严偈》。该诗中《华严偈》,亦可泛指佛教之经籍。
【翻译】
为解即色是空理,便将芳树种僧家。一花一句华严偈,方便风催开智慧花。
【鉴赏】
解悟色空之理,乃佛教之一大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指人们能感触到的有形的万事万物。但并非万事万物消逝了,才可称作“空”,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是空有。唐代华严宗贤首法藏便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作为《华严经》的宗旨,也即华严宗对空有的阐说是以因缘和合为其指归。自居易的这首小诗,极富禅趣,他将深奥的华严义理赋予一株芳树,在审美的愉悦中,得到了禅悟。“你”看,为了解悟色空之理而在僧院种下芳树,乍看会觉得不可思议。
但,既然“色即是空”,则芳树亦可使人悟空。当人们将审美的眼光换作禅智的目光时,果然有了深一层的体会。风吹芳树花千朵,禅者所看到的不仅是花在风中的摇曳多姿与千奇百艳。风,它飘然而来,飘然而去,无起无灭、无心无意,这不正是促使事物生成的因缘吗,也不正是使人开悟的机遇吗。芳树上花朵千万,实际上此生彼灭一日不同于一目,花期一过,绿叶浓荫,一年又复一年。年年同而年年异。这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有不无的禅理。于是,喧嚣中见出寂静,艳丽里看出寂灭。由此看来,每朵花不都蕴含了无边智慧。
相关阅读
1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 【查看全文】
2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出自宋朝诗人杜耒的作品《寒夜》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 ⑴竹炉 【查看全文】
3 绿波碧草长堤色。东风不管春狼藉。鱼沫细痕圆。燕泥花唾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绿波碧草长堤色。东风不管春狼藉。鱼沫细痕圆。燕泥花唾干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菩萨蛮绿波碧草长堤色》,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波碧草长堤色。东风不管春狼藉。鱼沫细痕圆 【查看全文】
4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和胡西曹示顾贼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铩?br /> 不驶亦不驰,飘飘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 流 【查看全文】
5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出自于诗经作品《维天之命》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 【查看全文】
6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移居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