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54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注释】
  ⑸江淹浦:指别离之地。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别赋》中有句云:“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以南浦指代送别之处。
  ⑹吟魄:指诗情、诗思。离魂:指离别的思绪。
  ⑺王孙:王之孙,引申为贵游子弟。西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亦可泛指。
  【翻译】
  高楼上独自凭栏远眺,倚遍了一个个栏杆。晴光照映下,碧绿的芳草绵延,与天边的云彩相连。放眼远处,辽阔无际,千里万里,时令正值二三月间,远行之人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
  谢灵运远离家乡而吟咏池塘,江淹也因离家远游而伤心南浦,他们抒发的是春的感悟和离别之情。怎能承受哟,黄昏时节,又飘落几点疏疏的雨滴,更何况,此时此地又想起了远行之人。
  【赏析】
  “行色苦愁人”句将人、景绾合,结出不胜离别之苦的词旨,并开启了下片的抒情。“行色”总括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连天之景这一远行的象征。这种景象在伤离的愁人眼中看出,倍增苦痛,因为引起了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伊始,作者连用两个有关春草的典故来咏物抒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
  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此种不堪离愁之苦的感情再翻进一层。“疏雨滴黄昏”,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结拍“更特地忆王孙”,“更”与“那堪”呼应,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至此,确知词之主人公是思妇无疑。她于当春之际,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她总是别情依依,离梦缠绕。
  宋词之由婉约到豪放,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欧公乃是这一过程中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这一点,在此词中有集中体现。从艺术上看,此词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


相关阅读
1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辋川集华子冈》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注释】 华子冈:辋川二十景之 【查看全文】

2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春游南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 【查看全文】

3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将进酒城下路凄风露》,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查看全文】

4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查看全文】

5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 【查看全文】

6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行香子天与秋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初尝。渐一番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