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5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润州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
  ⑸旷达: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
  ⑹可怜:可爱,可羡慕。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⑺桓伊:东晋将领、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
  ⑻一笛:指一支笛的声音。唐沈彬《金陵》诗之二:“一笛月明何处酒?满城秋色几家砧。”出塞:曲名,曲调哀愁。
  【翻译】
  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
  【鉴赏】
  颈联再转,让思路从眼前出发,漫游时空,飞跃到前代。诗人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巧妙地借先朝士人的生活情事而感慨。东晋、南朝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可是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只留下虚名为后人所倾羡。中间两联由览物而思古,充满着物在人空的无限哀惋之情。
  诗人似乎长时间地沉浸在遐想中,直到日落月出,江面传来一声愁笛,才把他从沉思中唤醒。诗用“月明”表明时间的推移,以见沉思之久。“更想”的“更”字,则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之意。然而这一联的佳处,更在其意境的深远。秋夜月明,清冷凄迷,忽然传来《出塞》曲的悲怨笛声,又给诗增添了一层苍凉哀怨的气氛。诗人由笛声而更想到东晋“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的吹笛好手桓伊,他要借桓伊的笛声来传达心中的无限哀愁。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联系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融为一体。因此,诗虽将无穷思绪以一“愁”字了结,却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相关阅读
1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出自宋朝诗人苏洵的作品《九日和韩魏公》,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 【查看全文】

2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登金陵凤凰台》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查看全文】

3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舟中晓望》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查看全文】

4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如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 【查看全文】

5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 【查看全文】

6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送灵澈上人还越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