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翻译】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臶。“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臶,《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臶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相关阅读
1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浪淘沙望海》,其古诗全文如下: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 【查看全文】
2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兰陵王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查看全文】
3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查看全文】
4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秦皇按宝剑》,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 但求蓬岛 【查看全文】
5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西江月井冈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 【查看全文】
6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出自宋朝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京口月夕书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