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58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白帝》,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释】
  ⑴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⑵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翻译】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的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在暴风骤雨之后,描绘的是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图景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 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相关阅读
1 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小园香径独徘徊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浣溪沙》的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 【查看全文】

2 清梦重游天上,古香吹下云头。箫声三十六宫愁。高处花惊风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梦重游天上,古香吹下云头。箫声三十六宫愁。高处花惊风骤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西江月登蓬莱阁看桂》,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梦重游天上,古香吹下云头。箫声三十六宫愁 【查看全文】

3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蚕谷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查看全文】

4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出自于诗经作品《凯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查看全文】

5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查看全文】

6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