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03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羌村·峥嵘赤云西》,其古诗全文如下: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释】
  ⑷遂,是如愿以偿。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陷叛军数月,可以死;脱离叛军亡归,可以死;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无不可以死。现在竟得生还,岂不是太偶然了吗?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
  ⑸歔欷,悲泣之声。这些感叹悲泣声表现了父老们(邻人)对于这位民族诗人的赞叹。
  ⑹夜阑,深夜。“更”读去声,夜深当去睡,今反高烧蜡烛,所以说“更”。这是因为万死一生,久别初逢,过于兴奋,不忍去睡,也不能入睡。因事太偶然,故虽在灯前,面面相对,仍疑心是在梦中。
  【翻译】
  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赏析】
  这次重逢来得太珍贵了,它是用长久别离和九死一生的痛苦换来的,在那个烽火不息,哀鸿遍野,白骨随处可见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像杜甫一样幸运地生还。于是,诗人发出深沉悲切的感慨:“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从诗人幸存的“偶然”,读者可以体会到悲哀的“必然”。杜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能使读者在读后惊心动魄,其秘密就在于它绝不只是反映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
  诗人生还的喜讯很快传遍了羌村,乡邻们带着惊喜的心情纷纷赶来探望。“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邻里们十分知趣地隔墙观望,不忍破坏诗人一家团圆的喜庆气氛,看着诗人劫后余生,乡邻们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叹,为之唏嘘。而在这种感叹和唏嘘中,又含有诗人自家的伤痛。“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诗人用极为简单传神的景语,将乱离人久别重逢的难以置信的奇幻感受描摹了出来。
  曾经多少次在梦中呼唤亲人的名字,如今亲人真的骤然出现在面前,突如其来的相逢反让诗人感觉不够真实。夜幕降临,灶台上燃起昏黄的烛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朦胧的灯光映照下,此情此景更让诗人觉得犹如在梦境中一样。诗人用这样两句简朴的语言将战争年代人们的独特感受更强烈地呈现出来,由写一人一家的酸甜苦辣波及全天下人的悲苦,这种描写十分具有典型性。


相关阅读
1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出自唐朝诗人邱为的古诗作品《寻西山隐者不遇》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查看全文】

2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出自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己酉岁九月九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 【查看全文】

3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早秋遥夜泛清瑟》,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 【查看全文】

4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出自于诗经作品《小弁》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 【查看全文】

5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放言五首其五》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查看全文】

6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九日寄秦觏》,其古诗全文如下: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