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石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注释】
石犀行。石犀:用石刻成的犀牛。
秦时蜀太守:指李冰,秦孝公时为蜀郡太守。
厌胜发:古代用诅咒来制服他人,称为厌胜法。也指一物镇服一物的办法,是一种迷信活动。
矜夸:骄傲地自夸。一千载:时间很长。泛滥:洪水泛滥。张仪楼:战国时魏国人,后入秦,相秦惠王。相传成都府为其在城西南修建一高楼,称为张仪楼。
今日:指上元2年(761年)。灌口:山名,四川灌县西北。羞:羞耻。
高拥:用木石泥土等修筑的堤防。 当清秋:正当秋天。
先王:古代治水的大禹。正道:顺水势疏导河流。。参:参与,引申为混杂。
不经济:无益于国计民生,也有不顶用之意。缺:缺少。讹:乖错。缺讹:指五个石犀的变动。
但见:又见。元气:阴阳二气。调和:阴阳二汽配合得很好。恣:肆意。调瘵(zhai在 痨病):这里指灾难。
天纲:天地的纲纪,指国家的法纪。茫:遽,速。
【翻译】
蜀郡太守李冰兴修水利时,曾经刻五头石犀牛以镇江水。虽然有一物镇服一物说法,但是江水还是顺势向东而流。当地人总夸耀石犀能治水,洪水泛滥也淹不了张仪楼上。当年灌口发洪水淹没人家,此事恐镇水之神也感到羞耻。防洪靠众人出力修筑堤防,正值秋天快用木石泥土筑堤。大禹治水是顺势疏导河流,哪能靠诡话邪怪来治水患呢。五头石犀镇水能起何作用,失踪的石犀只能顺水而消逝。只有自然界阴阳二气调和,才可以免除洪水带来的祸患。假若谁能掌握天地的纲纪,洪水不会成灾石犀急速奔亡。
【赏析】
《石犀行》,讽庙堂无匡救之人也。此章分两段。前八句为首段,讥厌胜之谬。江水东流,非关厌胜、目系灌口冲决,则知神不能为力矣。蜀人向夸此犀,尽诞妄耳。
“修筑堤防出众力”以下,此欲扶正道以杜神怪。筑堤乃正道,厌胜乃诡怪。朝有良相以调元气,自然水不为灾。彼缺讹之物,非关经济,何不提去以灭其迹乎。修筑在官,而调和在朝,此推本之论也。
乾元元年九月,置道场于三殿,以宫人为佛菩萨,北门武士为金刚神王,召大臣膜拜围绕。当时黩礼不经甚矣,故有厌胜诡怪等语。且自李岘贬斥,朝无正人,故有调和元气之说。此诗寓言,亦确有所指矣。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月万里瞿唐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 【查看全文】
2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 【查看全文】
3 张率传翻译赏析_张率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张率字士简,性格宽厚文雅。十二岁能写文章,常常每天规定写诗一篇,有时几天不作,就加以追补,逐渐进而写作赋颂,到了十六岁,过去的作品已有两千余首。有个叫虞讷的见了以 【查看全文】
4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春坊正字剑子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 【查看全文】
5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渌水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萍。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注释】 ⑴渌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即绿 【查看全文】
6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古诗作品《集灵台二首之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