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陵三首·六代兴亡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注释】
⒁六代:即六朝。《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⒂秦地:指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少:一作“小”。
⒃“山似”句:《景定建康志》:洛阳四山围,伊、洛、瀍、涧在中。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读在中。故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李白云“山似洛阳多”,许浑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谓此也。《太平寰宇记》:《丹阳记》云:出建阳门望钟山,似出上东门望首阳山也。
【翻译】
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三杯酒后让我为你献上一支歌。论宫苑你比长安少,比山水你和洛阳差不多。你残破的古殿中曾生长着吴王喜爱的花朵,幽暗的宫墙中曾有晋代后妃们的绮罗。这些都与前朝的繁盛一起消失,可叹的往事早已付与长江东逝的碧波。
【赏析】
第三首直以六代兴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首联即以唱叹出之。诗人为六代忽兴忽亡之国浇洒三杯美酒,唱一曲悲怆挽歌。颔联巧妙地将眼前的金陵城与心中系念着的洛阳、长安联系起来写。从字面上说,这两句不过是写由于历经兵燹,金陵的宫苑多已坍塌荒芜,比起秦地即长安来是少了;但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却同洛阳一样多。其实,内在的深层含意是说:宫苑如林的长安城而今只怕在胡人的铁蹄下已化作一片废墟、焦土了。东都洛阳四周虽有群山作屏障,却因当政和握兵者的昏庸无能早已沦落;金陵城的山峰同洛阳一样多,到底能不能坚守得住也是难说。诗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仿佛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之中。
这一联是叹今。颈联接写对历史陈迹的凭吊。吴国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而今长满了野花荒草;当年东晋深宫中的绮罗珍宝,也早已荡然无存。言外之意是说,这一代代的王朝衰亡得如此迅疾,已足以使人深思,警醒。尾联总束一笔,感叹六朝繁华已尽随人事而灭,好像与长江的碧波一道向东流逝,一去不返。诗人在第一首诗中,还只是通过“金陵空壮观”暗示国家兴亡不在于山川形势的险要;而在这里他已用“人事”一词,点出了社稷的存灭取决于人事。这是组诗画龙点睛的一笔。结句展现长江沧波,无休无止,滚滚东流而去。这正是诗人不可抑止的滚滚心潮。这个结尾犹如“临去秋波”,情绪无限悲凉,意境浑茫、渺远。
相关阅读
1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流子秋郊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 【查看全文】
2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化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化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出自清朝诗人张惠言的作品《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其古诗全文如下: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化看?正风避重帘,雨回 【查看全文】
3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哀江头》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 【查看全文】
4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
5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出自宋朝诗人仲殊的作品《诉衷情寒食》,其古诗全文如下: 涌金门外小瀛州,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 【查看全文】
6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作品《夜渡江夜渚带浮烟》,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