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3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出自宋朝诗人仲殊的作品《诉衷情·寒食》,其古诗全文如下:
  涌金门外小瀛州,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注释】
  ①涌金门:西湖地名。
  ②小瀛州:西湖中小岛。
  ③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鉴赏】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
  “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相关阅读
1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院落烟收,垂杨舞困,无奈堆金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院落烟收,垂杨舞困,无奈堆金缕出自宋朝诗人解昉的作品《永遇乐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院落烟收,垂杨舞困 【查看全文】

2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出自唐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游赤石进帆海》,其古诗全文如下: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 【查看全文】

3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高冠谷口招郑鄠》,其古诗全文如下: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 【查看全文】

4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出自清朝诗人周敦颐的古诗作品《题春晚》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 【查看全文】

5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古诗作品《秋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 【查看全文】

6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出自唐朝诗人乐雷发的古诗作品《秋日行村路》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