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51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作品《辽西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注释】
  ⑴辽西作:《河岳英灵集》、《唐诗纪事》均作《辽西》。辽西,古郡名,战国燕置,隋唐已废,这里指辽河流域西部地区,唐代在此设置平卢节度使。
  ⑵燕郊:指辽西。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故称。芳岁:即百花盛开的季节,指春季。
  ⑶残雪:残存的积雪。
  ⑷合:即长满,遍布。
  ⑸辽阳:指辽水北岸地区。春水生: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形成辽河的春汛。
  ⑹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
  【翻译】
  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
  【赏析】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四句是说: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这几句描写辽西春天的景象。起句点名时节地点。辽西地处北国,虽然已是晚春,却残雪犹存,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既称“芳岁”,复称“残雪”,再一个“冻”字,写出了这里荒寒而独特的景象。“四月”照应“芳岁晚”;“春水”暗应“残雪”。这两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绿色,意境宁静优美。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四句意为: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这四句由前面描绘辽西春景转为写人。四月春草合,故胡人正牧马。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马肥之时,此春天牧马,看似安宁祥和,实暗伏杀机,因而汉将日征兵,严加防范,不敢懈怠。“露重”两句,用兵器与铠甲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突出士兵作战的艰苦,引出下文的感叹。


相关阅读
1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出自宋朝诗人张镃的作品《满庭芳促织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 【查看全文】

2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宴散》,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 【查看全文】

3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古塞下曲行人朝走马》,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 【查看全文】

4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 【查看全文】

5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 【查看全文】

6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出自宋朝诗人庆东原的作品《庆东原京口夜泊》,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