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58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怀金陵三首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释】
  ⑷璧月琼枝:典出《南史》。《南史·张贵妃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⑸青溪:张丽华的丧身之处。《南史·张贵妃传》:“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一作“清溪”。
  ⑹烂漫:原意为色泽绚丽。这里有散漫、放浪之意。
  ⑺芰荷:指菱叶与荷叶。《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翻译】
  我曾经在金陵有过放浪形骸的一段生活,北归之后风尘仆仆,连衣裘也变旧了。那时乘着扁舟在湖中游荡,听着雨打芰荷犹如美妙音乐的清脆声音,在舟中高卧欣赏,真的十分陶醉。
  【赏析】
  第三首诗追怀金陵的昔日之游。故首句说“曾作金陵烂漫游”,“烂漫”有散漫、放浪之意,这一句包含着许多对旧游之地的美好回忆。金陵是历史名城,六朝故都。谢朓诗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在历史上就是游览胜地,诗人离开之后,依然难以难忘。“北归尘土变衣裘”句,由追昔转入抚今。说他北归之后,风尘仆仆,衣裘也变旧了。
  岑参诗有“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之句。诗人北归之后,容颜也变老了。三四两句,继续回忆令人神往的金陵之游:扁舟一叶,在湖中游荡,湖光山色,尽入眼底,在风酥雨腻的江南春日,雨打芰荷,发出清脆的声音,犹如美妙的乐曲,诗人在舟中高卧,欣赏雨打芰荷的美妙音乐,十分陶醉。张耒曾用优美的散文来描写金陵的美景:“余自金陵月堂谒蒋帝祠,初出北门,始辨色。行平野中,时暮春,人家桃李未谢,西望城壁,壕水或绝或流,多鵁鶄白鹭,迤逦近山,风物天秀,如行锦绣图画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四引)此段描写,可与此诗相参照。
  《怀金陵三首》虽然不是写于一时,但艺术风格相似,手法相同。一、三、四句一脉相承,第二句宕开一笔,另换一意。在咏史诗的写作上,他摆脱了宋人咏史“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吴乔《围炉诗话》)的通病,造语奇警,含意深婉,用典简净。《吕氏童蒙训》说:“文潜(张耒的字)诗自然奇逸,非他人所及。”这三首绝句,具有“自然奇逸”的艺术特色。


相关阅读
1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其古诗全文如下: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 【查看全文】

2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鳞不动春塘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鳞不动春塘满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照影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鳞不动春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 【查看全文】

3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词作品《玉楼春》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 【查看全文】

4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出自唐朝诗人鲁迅的古诗作品《惯于长夜过春时》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查看全文】

5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出自当代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言绝句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 【查看全文】

6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出自魏晋诗人汉乐府的作品《青阳渡》,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翻译】 青青的荷叶覆盖着碧绿的潭水,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