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42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注释】
  ①悼伤:即悼亡,指丧妻。
  ②东蜀:即东川,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
  ③散关:又称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④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⑤从军:指赴节度使幕。
  ⑥鸳机:刺绣的工具。
  【翻译】
  到剑外赴军中任职离家遥远,家中无人再给我寄寒衣来。大散关有三尺厚的大雪,梦中回到妻子原来的绣具旁。
  【赏析】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至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表现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读者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情意是十分真挚悲切。纪昀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功力。


相关阅读
1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望江南超然台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 【查看全文】

2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南柯子怅望梅花驿》,其古诗全文如下: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 【查看全文】

3 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出自唐朝诗人方干的作品《过申州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 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 寥落千余里,山 【查看全文】

4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 【查看全文】

5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妾薄命汉帝重阿娇》,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 【查看全文】

6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词作品《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