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50

  “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出自宋朝诗人侯蒙的作品《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释】
  ⑸吹嘘:吹助,指风吹。唐孟郊《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⑹蟾宫:月宫,月亮。唐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
  ⑺碧霄:青天。
  【翻译】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赏析】
  下片紧承上片末两句的句意,由写风筝怎样飞上天空转写飞空之后的情形;同时在寓意方面既承上文,又拓新境,全力以赴地开始对封建社会中那些得势一时之徒,从外形到内心展开全面的揭露,给予辛辣的讽刺。
  “才得吹嘘身渐稳”,明写风筝得风吹助,渐渐平稳地飘飞起来;暗喻那些趁势爬上社会高层的人得到权势者的吹捧,社会地位逐渐地稳固起来。“吹嘘”一语双关,贬意显豁。“只疑远赴蟾宫”,明写风筝越来越远地高飞,只怕是要飞到月宫去了;暗喻那些一心往上爬的人简直要去蟾宫折桂、一品登科了。俗传月中有蟾蜍,又传月中有桂,人们常以蟾宫折桂为登科之称。“雨余时候夕阳红”,明写风筝在雨过天青、落日通红之际飘飞天穹的景象;暗喻爬上去的人那种有如拨开阴霾而飞黄腾达的景象。三句用韵,一气而下,名写风筝高飞,实写小人心理,纯用比喻手法,进行双关刻画,把那些讽刺他妄想上天者的隐秘企图揭示得酣畅淋漓,入骨三分。“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在连用比喻之后,转用直露描述,赤裸裸地说:在那平地上,有几个人正在眼巴巴地看着我高飞青天之上。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勒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面貌。
  此词还可解读为词人借风筝表达自己的志向。按此理解,开头是自问亦是自答,说自己其貌不扬,怀才不遇。“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词人的志向。“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是词人借风筝来表明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去“蟾宫”折桂,成就自己的功名事业。“雨余时候夕阳红”,是写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夕阳无限红。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同是也是词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风雨,风雨之后,属于自己的阳光终究会到来,词人始终坚定的相信,他终将会大器晚成。最后两句表面是写绘有诗人形象的风筝飞翔于碧空之中,平地上人们都在观看,其实是借风筝飞翔碧空来表达自己的不凡志向。


相关阅读
1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 【查看全文】

2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其古诗全文如下: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 【查看全文】

3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眉妩新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 【查看全文】

4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早寒江上有怀》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查看全文】

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山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查看全文】

6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出自唐朝诗人方干的作品《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