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54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画鹰》,其古诗全文如下: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攫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
  ⑴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⑵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⑶攫身:即竦身。是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⑷侧目:斜视。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翻译】
  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在整个唐代没有超过他的人。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跂乌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翼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何为。 无乃慕高近白日, 【查看全文】

2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出自于诗经作品《何彼襛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查看全文】

3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 【查看全文】

4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查看全文】

5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出自宋朝诗人黄公绍的古诗作品《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 【查看全文】

6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出自宋朝诗人向子諲的作品《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