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
①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②重:一作“群”。
③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④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翻译】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鉴赏】
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
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杂诗人生无根蒂》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 【查看全文】
2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罗浮山父与葛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 【查看全文】
3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出自宋朝诗人米芾的作品《水调歌头砧声送风急》,其古诗全文如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 【查看全文】
4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阿娇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注 【查看全文】
5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屯田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 【查看全文】
6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