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琅琊溪》,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
⑴琅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
⑵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⑶古槎: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⑷溪源:溪水的源头。
⑸但见:只看见。
【翻译】
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 不断上涨。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横跨在溪上的简易木桥到达彼岸。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离这儿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赏析】
这首《琅琊溪》诗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作品。首句点题并暗示了时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涨。接下来点明作者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这边的风景还要看那边的风景,这样小桥就成了两边的中介。当然临溪观水本身就是很美的景致。作者站在桥上,凝望着远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不禁对溪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心生疑问。这也是好游玩的人的一种好奇心的体现。而最后一句给出了一个诗意的回答:虽然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但是可以想象那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因为从溪水中漂浮的花瓣可以推知。
琅琊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琊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琊溪述》)。琅琊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首尾圆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惜春之感。后两句虚实相生,富有宋诗的理趣之美。
相关阅读
1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南乡子妙手写徽真》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 【查看全文】
2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长相思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 【查看全文】
3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裴将军宅芦管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 【查看全文】
4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步入衡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 【查看全文】
5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出自唐朝诗人郎士元的作品《题精舍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 【查看全文】
6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植灵寿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