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02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出自唐朝诗人刘攽的作品《雨后池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1、池上:池塘。
  2、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3、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
  4、明镜:如同明镜。
  5、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6、舞:飘动。
  7、更作:化作。
  8、荷心:荷花。
  【翻译】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赏析】
  诗的第一句,是借时间来写景的。“一雨”二字,是统率全诗的关键。因为以下三句所写的自然景象。都因这“一雨”才得以出现的。
  第二句,是借空间写景。这一句所描绘的内容是对第一句中“水面平”的延展和补充。因为“平”只能状其形而不能显其色。所以续以“淡磨”、“明镜”,就把池面清亮之色渲染出来了。至于“照”,则是在静中求动的点睛之墨,它使池上的安详平静中暗含了动意,其作用不只是为了使写法上有所变化,更是为了让人对下两句所写的风起荷响的动景有精神上的准备。另外,从意境的创造上来说,它还有这样的作用:随着“照”字而出现的池面上的“檐楹”的倒影,无疑扩大了“雨后池上”的空间范围,因为“檐楹”自然是在池面之外的。当然,这里对池岸上的檐楹的描写是虚写。可是,这一笔虚写却为下面的池面之外的另一景物——垂杨的实写作了铺垫,使它的出现不显突兀,且使“雨后池上”这一标题所规定的空间范围,不仅限于池面之上,而是包括池岸之上了。
  以上二句,是对雨后的池上静景的描绘,用语质朴自然,结构绵密。
  三四两句,描绘的是一时平静之后的动景。“更作荷心万点声”一句,是全诗的精华,它使全诗的意境升华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度。风吹树摇、积雨落入荷心,其实这正是不久前的“一雨”的余响。诗人正是由于动情于这一阵余响,才提笔写下这首诗的。那末,这阵余响之所令人动情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不管诗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由于他从现实自然的景观出发,客观上却反映了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规律:静总是暂时的、相对的,不静则是永恒的。如果从美学的角度看,人们在这首诗中所获得的美感享受,最大的既不是诗人对雨后池上的自然物色彩的描写,也不是在于诗对自然物的形态(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而是在于诗对自然景物由动到静,由静到动,这二者相互转换的关系上,人们看到了自然界自身律动的美。或者说,它表现的不是静止的绘画的美,而是流动的音乐的美。正是这种美,使人们感到自然界的亲切,又正是这种亲切感,使物境和人们的心境和谐起来,交融起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相关阅读
1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查看全文】

2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出自唐朝诗人贾至的作品《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释】 【查看全文】

3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思帝乡云髻坠》,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 【查看全文】

4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出自西汉诗人项羽的古诗作品《垓下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 【查看全文】

5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查看全文】

6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挽词少学真成己》,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 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 一为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