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27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关山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翻译】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赏析】
  第二段: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在这和戎诏下的十五年中,边关没有了流汗掉肉的辛苦操练,没有惊心动魄的流血战事,一切归于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在这里,诗人把比较的着眼点聚焦于尚存者和死难者的命运和价值。对于尚存者来说,由于有最高统治者的“和戎诏”,多少年来,他们无所事事,只有以阵阵刁斗声送走一轮又一轮的明月,只有把自己的心事寄托于幽咽的笛声中,每天都在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打发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三十岁左右参军的壮士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了。
  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一个反问句,显得多么无奈!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在这如怨如泣的笛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但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如果说存活者还可以有一丝幻想,那么对于死难者来说呢?“沙头空照征人骨”,一个“空”字,说明了战士们杀敌和归乡的诸种愿望,将随着老死边关、化做暴露于野的白骨而最终落空,也说明了他们的献出的青春与生命毫无价值。
  诗歌忌重字,这句诗却与前面的“将军不战空临边”复用“空”字,看似败笔的两个字却正好将“将军”“征人”的生活命运构成了鲜明对比。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照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和戎路线的无声控诉和对边关战士的深切同情。“空照”、 “谁知”等词语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


相关阅读
1 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临江仙寒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 【查看全文】

2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查看全文】

3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南浦春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 【查看全文】

4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南湖早春》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 【查看全文】

5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庆宫春双桨莼波》,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 【查看全文】

6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阿房宫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