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出自唐朝诗人崔涂的作品《除夜有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骨肉:指有血统关系的骨肉亲人。
僮: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那堪:哪能受得了。
岁华:年华。
【翻译】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赏析】
颈联“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联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联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尾联“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归结本题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得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紧扣题中的“除夜”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一联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阅读
1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减字浣溪沙闲把琵琶旧谱寻》,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沈吟。燕飞人静画堂深。 【查看全文】
2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汉宫词》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注释 【查看全文】
3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苏溪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 【查看全文】
4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出自唐朝诗人黄庚的古诗作品《临平泊舟》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注 【查看全文】
5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栖栖失群鸟》,其古诗全文如下: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 【查看全文】
6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渭上题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