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古诗作品《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释】
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不合:不应当;不该
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翻译】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词,与姜夔青年时代的“合肥情事”有关,词中怀念和思恋的是合肥的旧日情侣。可以看出,白石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改变白石对合肥情侣的深深眷恋。所以在长期浪迹江湖中,他写了一系列深切怀念对方的词篇。
头两句揭示梦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兴,兴中含比。肥水分东、西两支,这里指东流经合肥入巢湖的一支。明点“肥水”,不但交待了这段情缘的发生地,而且将词人拉入到遥远的沉思。映现在词人脑海中的,不仅有肥水悠悠向东流的形象,且有与合肥情事有关的一系列或温馨或痛苦的回忆。东流无尽期的肥水,在这里既象是悠悠流逝的岁月的象征,又象是在漫长岁月中无穷无尽的相思和眷恋的象征,起兴自然而意蕴丰富。正因为这段情缘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思念,所以次句笔调一转翻怨当初不该种下这段相思情缘。“种相思”的“种”字用得精妙无比。
相思子是相思树的果实,故由相思而联想到相思树,又由树引出“种”字。它不但赋予抽象的相思以形象感,而且暗示出它的与时俱增、无法消除、在心田中种下刻骨镂心的长恨。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不合”二字,出语峭劲拗折,貌似悔种前缘,实为更有力地表现这种相思的真挚深沉和它对心灵的长期痛苦折磨。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三四两句切题内“有所梦”,分写梦中与梦醒。刻骨相思,遂致入梦,但由于长期睽隔,梦中所见伊人的形象也恍惚迷离,觉得还不如丹青图画所显现的更为真切。细味此句,似是作者藏有旧日情人的画像,平日相思时每常展玩,但总嫌不如面对伊人之真切,及至梦见伊人,却又觉得梦中形象不如丹青的鲜明。意思翻进一层形成更深的朦胧意蕴。下句在语言上与上句对仗,意思则又翻进一层,说梦境迷蒙中,忽然听到山鸟的啼鸣声,惊醒幻梦,遂使这“未比丹青见”的形象也消失无踪无处寻觅了。如果说,上句是梦中的遗憾,下句便是梦醒后的惆怅。与所思者睽隔时间之长,空间之远,相见只期于梦中,但连这样不甚真切的梦也做不长,其情何堪?上片至此煞住,而“相思”、“梦见”,意脉不断,下片从另一角度再深入来写,抒发梦醒后的感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古诗作品《野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查看全文】
2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出自唐朝诗人蒨桃的作品《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注 【查看全文】
3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 【查看全文】
4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好事近湓口放船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查看全文】
5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 【查看全文】
6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从军行从军玉门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