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54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注释】
  ①不卷珠帘: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景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②人在深深处:语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
  ③红杏枝头花几许:化用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句
  ④啼痕:泪痕,此指杏花上沾有雨迹
  ⑤止恨:只恨
  【翻译】
  想要脱掉厚重的外套,怎奈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寒气尚未完全消歇。门上的珠帘懒懒地垂着,闷在闺阁深处的人儿,实在是无心卷起帘儿,就这样独自闷坐在家中。余寒未消,那枝头的杏花,又能绽放得了多久?深闺思妇的青春就如这凋零的杏花一般,韶颜易逝,红颜不觉已老,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淋雨的花瓣儿就像那花儿啼哭的泪痕。她惆怅难安,不由得怨恨起这不眠不休的细雨来,恨它过于无情,寒气袭人,苦雨摧花。
  【鉴赏】
  首句别开生面,不以景语起兴,而纯以陈述语气,描写闺中女子心绪:“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寒未去”说明此时尚是早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受天气影响,女子的心情必定也起伏无常。“深深处”点出女子忧闷之深,渲染出一种深重、孤寂的氛围。“不卷珠帘”的原因,可能是女子愁绪萦怀而心生恹懒;也可能是她害怕卷起珠帘之后,望见满目春色,更添愁绪。愁之深沉难去,可见一斑。
  春来,百花盛开。本来是春光骀荡,美景无限,“红杏枝头花几许?”红杏满枝,繁花怒放,可是她却想到,它究竟能开多久呢?“惜春长怕花开早。”既盼又怕,对花是如此,对自己的青春又何尝不如此。愿青春如花朵般娇艳,而青春又不会久驻,不正像枝头的红杏花,很快就不会剩有多少么?对于久望游子的闺中人,岂不更怕“一朝春尽红颜老”?于是,泪流满面,更恨起“清明雨”来。说“止恨清明雨”,可能所思之人因雨不能迅速归来的意思。不过另方面,“清明雨”也可说是泛指。因为这雨,如“雨横风狂三月暮”的雨,如“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雨。总之,它会使得花儿凋残,人的青春老去,那怎么能不恨它呢?“止恨”,分量很重,映照出人的恨深怨极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之情。


相关阅读
1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出自唐朝诗人王质的古诗作品《山行即事》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 【查看全文】

2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山复秋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 【查看全文】

3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 【查看全文】

4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渔父》,其古诗全文如下: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翻译】 浪花仿佛是 【查看全文】

5 不驶亦不驰,飘飘吹我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驶亦不驰,飘飘吹我衣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和胡西曹示顾贼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铩?br /> 不驶亦不驰,飘飘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 流 【查看全文】

6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风流子东风吹碧草》,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