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卖炭翁》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①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②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鉴赏】
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出自宋朝诗人赵长卿的作品《临江仙暮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 【查看全文】
2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 【查看全文】
3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始闻秋风》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 【查看全文】
4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 【查看全文】
5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自唐朝诗人邹浩的作品《咏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 ①邹浩,宋 【查看全文】
6 依依甚意绪?谩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依依甚意绪?谩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