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恨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释】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洛阳
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翻译】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5-6]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相关阅读
1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古诗作品《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 【查看全文】
2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出自南北朝诗人何逊的作品《与胡兴安夜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 【查看全文】
3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游泰山六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 【查看全文】
4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查看全文】
5 吴钩光透黑貂裘。客思晚悠悠。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吴钩光透黑貂裘。客思晚悠悠。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出自宋朝诗人李珏的作品《木兰花慢寄豫章故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记十载心期,苍 【查看全文】
6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