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五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鉴赏】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相关阅读
1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庐江主人妇》,其古诗全文如下: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2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翻译】 【查看全文】
3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 【查看全文】
4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作品《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 【查看全文】
5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 【查看全文】
6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出自唐朝诗人杨巨源的作品《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