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罪以免邪⑨?故为天下贵。
【翻译】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注释】
①奥:一说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另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②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③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④美行可以加人: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⑥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⑦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⑧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⑨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引语】
本章再一次宣扬“道”的好处和作用。老子认为,清静无为的“道”,不但是善良之人的法宝,就是不善的人也必须保有它。所以有人认为,这一章的新意就在于指出世人在“道”面前应该一律平等。“道”保护善人,但也不抛弃不善人,它有求必应,有过必除。这是“道”的可贵之处。如果说在上一章,老子强调统一即“和”的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运用,这一章则是在人际关系上的运用。本章的目的,在于晓谕人君行“无为”之政。
【评析】
“道”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所以可贵就在于“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这就是说,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有罪者化于道,则免恶入善。“道”并不仅仅是为善良之人所领悟,不善人并不被道所抛弃,只要他们一心向道,深切体会“道”的精髓要义,即使有罪过也是可以免除的。老子在这里给人们包括有罪之人提供了新的出路,还是很有意义的。这种想法与孔子所言“君子过而能改”的说法是有相近意义的。君子不怕犯错误,只要能认真改正,就不算错误,而且,这只是君子才可以做到的。老子则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为有错者提供了出路,“道”不嫌弃犯罪之人,肯定会给他改错的机会;而犯罪者本人也必须体道、悟道,领会道的真谛,主客观这两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
相关阅读
1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题雍丘崔明府丹灶》,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 【查看全文】
2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出自元代诗人白朴的作品《天净沙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 【查看全文】
3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 【查看全文】
4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古诗作品《黄鹤楼》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 【查看全文】
5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出自于诗经作品《思齐》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查看全文】
6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