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40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翻译】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注释】
  ①善为士者:士,即武士,这里作将帅讲。此句意为善作将帅的人。 ②不与:意为不争,不正面冲突。 ③配天古之极:符合自然的道理。一说“古”字是衍文。
  【引语】
  这一章是专从用兵的意义上讲战略战术的原则。其中心意思在于阐明上一章所讲“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道理。他要求人们不逞勇武,不轻易激怒,避免与人正面冲突,充分发挥人的才智能力,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老子认为,这是符合于天道的,是古老的准则。
  【评析】
  本章的文字讲用兵作战的道理,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的学者,往往以此为论据。我们的意见是,老子就军事现象,为其辩证法思想提供论据。事实上,军事辩证法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或者说,本章内容既是讲用兵打仗,又是讲辩证法的道理,这样理解,也无不可。但说到底,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那就极大曲解了它的内涵。下面,我们谈谈“善战者,不怒”的问题。《孙子兵法火攻》写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是说,国君不能因一时之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一时之气愤而出阵开仗。这一军事思想与老子在本章里所讲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战争是国力、人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武”、“怒”是军事指挥者暴烈、失去理智的表现。一旦“怒”上心头,就会失去冷静,也就不能客观地分析、研究敌我双方的优与劣,而以主观臆断和愤怒的情绪代替客观实际,这种状况将给国家和军队,带来极大危害和灾难。这样的事例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比比皆是。军事上如此,人生亦然。遇事不急躁、不冲动,平心静气地认真思考,细心分辨客观现象,就可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相关阅读
1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 【查看全文】

2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踏莎行碧海无波》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 【查看全文】

3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出自唐朝诗人曹松的古诗作品《南海旅次》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 【查看全文】

4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 【查看全文】

5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新安吏》,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 【查看全文】

6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栏出自清朝诗人张惠言的作品《风流子海风吹瘦骨》,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