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平山堂》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⑵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⑶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⑷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⑸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相关阅读
1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 【查看全文】
2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剪,飘荡愁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剪,飘荡愁觞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惜黄花慢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 【查看全文】
3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塞下曲》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 【查看全文】
4 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 【查看全文】
5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翻译】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 【查看全文】
6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风词》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