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16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岁暮》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
  日:日日,天天。
  请缨:用西汉终军请缨的典故借指将士自动请求出兵击敌。
  敢:岂敢,何敢。爱:吝惜。
  【翻译】
  时当岁未远在天涯作客,边境上还在苦战用兵。吐蕃的烟尘侵入雪岭,备战的鼓角震动着江城。人世间时时处处都在流血,朝廷上有谁敢于请缨?为救时危我怎敢惜于一死?仕途寂寞的我亦难免壮心勃动。
  【赏析】
  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安史之乱以来时局的高度概括。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杜甫和他们不同,他早年就怀有“致君尧舜”的宏愿,当此国家危殆、生民涂炭之际,更激发了他舍身报国的意愿。
  尾联“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疏救房培,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尚且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和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对庸懦无能的文武大员的失望和谴责,也抒发了他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出语浑朴,感情挚厚;语言精简,音韵律工谐。[4]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很有特色,如借代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而且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又如“对偶”和“双关”手法,诗题“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这首诗还运用了虚实结合描写手法,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杜甫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对比;杜甫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相关阅读
1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胡无人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 【查看全文】

2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出自唐朝诗人苏颋的古诗作品《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 【查看全文】

3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其古诗全文如下: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查看全文】

4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出自唐朝诗人刘攽的作品《雨后池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1、池上 【查看全文】

5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女耕田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 【查看全文】

6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