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晚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⑵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翻译】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赏析】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出自清朝诗人王禹偁的作品《点绛唇雨恨云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 【查看全文】
2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还自会稽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 【查看全文】
3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叠题乌江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查看全文】
4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少室雪晴送王宁》,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 【查看全文】
5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蹦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大雅思文王,颂声久蹦沦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丑女来效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 【查看全文】
6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出自唐朝诗人赵翼的作品《论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翻译】 大自然和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