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28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旦携谢山人至愚池》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注释】
  ⑴谢山人:一位姓谢的隐士,名字生平均不详。愚池:“八愚”胜景之一,始见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溪之上有丘,丘东北有愚泉,泉屈曲而南为愚沟,“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可见愚池是一个堵塞愚沟而成的人工池。
  ⑵新沐:刚洗过头发。帻(zé):古代的一种头巾。轻帻:一作“巾帻"。
  ⑶风露:一作”风雾“。
  ⑷谐:和谐。尘外:超出尘俗、尘世之外。
  ⑸幽人:隐士,指谢山人。
  【翻译】
  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早晨的愚池露白风清。这景致最合我脱俗心意,何况与隐士携手同行?朝霞散去众山显得更远,高阔的天空大雁长鸣。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谢山人早晨同到愚池游览时情景,虽飘然有出尘之思,然毕竟身处逆境,聊作羲皇上人,也只是暂时的自我安慰。
  诗的首联写道:“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在一个露白风清的早晨,诗人与谢山人来到愚池边,用清澈的池水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沐浴着习习凉风,惬意极了。这真是一幅无比清静幽雅的图画。天地间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有愚池边的诗人和相携而至的谢山人。诗句中一个“清”字,既是写眼前景物,同时又点出了诗人心境,情与景交融成一种境界,渲染出诗人的恬淡情趣。初看,上句是叙事,下句是写景。其实,诗人是把自己也当作一景来写了,由于有了人的活动,景物才会如此生动而富于情趣。
  愚池早晨这种清静幽雅的景致,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的感叹。诗人谪居永州已经六年,随着时光的流逝,永州奇异的山水之美,使诗人的心灵多少得到一些慰藉。他移居愚溪之畔后,过着与农圃为邻的村居生活。这种闲适恬淡的生活,使诗人觉得仿佛就是隐居山林。他在《溪居》一诗中写道:“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所以,当他与谢山人来到愚池边,置身于这清静幽雅的景致中,浑然觉得自己已超尘出世,俨然就是一位山林客了。诗的首联与颔联,景与情融溶为一体,创造出了一种物我合一、脱俗造化的境界。


相关阅读
1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自宣城赴官上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淹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 【查看全文】

2 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甘州寄李筠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 【查看全文】

3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 【查看全文】

4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其古诗全文如下: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 【查看全文】

5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作品《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 【查看全文】

6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秋晚登城北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