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作品《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注释】
①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②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③薄幸:对女子负心
④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翻译】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薄幸,对女子负心。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此句传承以上愤慨之气,再次将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诗《杂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相关阅读
1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古诗词作品《苏幕遮》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查看全文】
2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解连环留别姜石帚》,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 【查看全文】
3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作品《春泛若耶溪》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 【查看全文】
4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出自清朝诗人薛逢的作品《长安夜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 【查看全文】
5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 【查看全文】
6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翻译】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