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古诗词作品《望秦川》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释】
⑴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⑵朝:早晨。迥:遥远。
⑶山河: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净:明洁。
⑷逶迤:曲折绵延貌。都城,京城。汉张衡《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辚辚,殿未出乎城阙,旆已返乎郊畛。”重:重叠。
【翻译】
我清晨从长安出发,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赏析】
这首诗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诗的上四句写景。旭日东升,登高一望,号称八百里秦川尽呈眼底,正东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显清晰。四周环顾,远近层峦叠嶂,泾渭纵横,山河互映,都显得明亮洁净,而长安都城则随山势而逶迤曲折,尤显气势雄伟。这四句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而眼界广阔,山河明净,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观景的特点,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见。下四句即转而着重写秋。无数竹丛在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一派秋声,五陵苍松翠柏,虽然不像其它树木那样黄叶凋零,但其森然凛冽,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写秋亦全然由具体的景物来作渲染和衬托。诗中对秋景的描写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晰,犹如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相关阅读
1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苏台览古》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查看全文】
2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出自西汉诗人项羽的古诗作品《垓下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 【查看全文】
3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查看全文】
4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出自清朝诗人袁枚的古诗词作品《马嵬》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释】 【查看全文】
5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宋朝诗人高翥的作品《清明日对酒》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 【查看全文】
6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南乡子妙手写徽真》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