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作品《征人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⑵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翻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 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既显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相关阅读
1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 【查看全文】
2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出自唐朝诗人张舜民的古诗作品《村居》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查看全文】
3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桂枝香金陵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 【查看全文】
4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 【查看全文】
5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吁嗟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 【查看全文】
6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从军行胡瓶落膊紫薄汗》,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