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8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出自唐朝诗人于良史的古诗作品《春山夜月》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释】
  ⑶鸣钟:一作“钟鸣”。
  ⑷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翻译】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赏析】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相关阅读
1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 【查看全文】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古诗作品《游子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查看全文】

3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出自宋朝诗人杨亿的作品《少年游江南节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 【查看全文】

4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长干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 【查看全文】

5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如梦令》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 【查看全文】

6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出自于诗经作品《蜉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