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古诗作品《游子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相关阅读
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古诗词作品《自嘲》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查看全文】
2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 【查看全文】
3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润玉笼绡,檀樱倚扇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踏莎行润玉笼绡》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 【查看全文】
4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出自于诗经作品《载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查看全文】
5 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 【查看全文】
6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出自唐朝诗人毛熙震的作品《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其古诗全文如下: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