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西宫春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释】
⑴西宫: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妃嫔住的地方。
⑵百花:各种花的总称。百为约数。
⑶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⑷恨:怨恨。
⑸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
⑹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⑺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翻译】
西宫中的夜晚非常清静,只有盛开在宫中庭院内的花朵悄悄地散布着阵阵香气。住在宫中的美人本来想要卷起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出外赏花,却又因无心欣赏而作罢,只有怀着说不尽的怨恨而独守空闺。抱着琴瑟看月亮,许多树隐蔽着昭阳宫。
【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相关阅读
1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出自当代刘希夷的古诗作品《代悲白头翁》第十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 【查看全文】
2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八月十五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 【查看全文】
3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出自宋朝诗人孙觌的作品《吴门道中一点炊烟竹里村》,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罗古木昏。 【查看全文】
4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栖栖失群鸟》,其古诗全文如下: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 【查看全文】
5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清平乐村居》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查看全文】
6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江亭夜月送别》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注释】 ⑴巴南:地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