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59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白帝城最高楼》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注释】
  1、扶桑:见《说文》:“扶桑,神木,日所出也”
  2、断石:指峡坼
  3、弱水:见《山海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其水不胜鸿毛
  4、长流:即第四句里的“江”。这一联可能化用了曹植诗句“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游仙诗》)。楼高即可望远
  【翻译】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鉴赏】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扶桑,为古神话中东方日出处一种神木,长约数千丈;弱水,为古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此处是诗人登高临深,不禁心驰神往,设想出虚幻之境:如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与山峡相对,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相随。此前的诗人用此二典,一般是“东观扶桑曜,西卧弱水流”(曹植)的写法,而杜诗反向用之,是紧扣诗题,极力渲染城楼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极言江流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以虚境写实景,于虚实之间传达神韵。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诗人的目光又从愈见虚渺的远景上落回楼头,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与首联“独立”句相似,面对苍茫浩荡之江水,立此险峻峭拔之峰,心与物化,问“叹世者谁子?”似已达到忘我境界。但毕竟执着难遣,惟有泪洒天半。诗人一生漂泊,年逾半百仍不得归所,写此诗时离安史之乱平息不过三四年,朝野间百废待兴,国恨、乡愁,平生叹喟,郁积于胸,只有回首归去,让这地老天荒的萧瑟苍凉之感逐渐淡化消释于心罢了。
  这是一首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的拗体七律,其情绪勃郁,声调拗怒,互相配合,突破了七律中传统的和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格局严谨,首联叙写楼高,二联摹写近景,三联拟想远境,末联感慨身世,起、承、转、合,诗法井然。正如清人王嗣奭《杜臆》评“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迸空写楼高,落想尤奇。”


相关阅读
1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 【查看全文】

2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出自南北朝诗人左思的作品《咏史吾希段干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 【查看全文】

3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出自宋朝诗人罗隐的古诗词作品《自遣》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注释】 【查看全文】

4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野人送朱樱》,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 【查看全文】

5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的作品《过吴江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 【查看全文】

6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清 明》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