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04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出自唐朝诗人严武的古诗作品《军城早秋》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
  1、更催:再次催促
  2、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这里指严武部下勇猛的将士
  3、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4、莫遣:不要让
  5、沙场:战场
  【解说】
  昨天夜里阵阵的秋风吹进大汉朝的边关,北方的云、边疆的月光笼罩着西山。一再催促着飞将军去追击敌寇,可别让任何一个敌人活着离开战场。
  【鉴赏】
  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相关阅读
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查看全文】

2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出自于诗经作品《遵大路》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 【查看全文】

3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寒食雨春江欲入户》,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 【查看全文】

4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查看全文】

5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九歌山鬼》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 【查看全文】

6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乐府行路难》第六句,其全文如下: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