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
1、无
【解说】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无际。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相关阅读
1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2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 【查看全文】
3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唐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生查子》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 【查看全文】
4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西施咏》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 【查看全文】
5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从军行关城榆叶早疏黄》,其古诗全文如下: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查看全文】
6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更漏子星斗稀》,其古诗全文如下: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