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作品《营州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注释】
1、虏酒:指当地少数民族酿造的酒
2、胡儿:少数民族的孩子
【翻译】
营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习惯于在原野上生活,他们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个个性格粗犷豪放,喝起酒来千钟也不醉。
【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 【查看全文】
2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二月二日》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 【查看全文】
3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 【查看全文】
4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其古诗全文如下: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 【查看全文】
5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万山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 【查看全文】
6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词作品《别薛华》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