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08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出自唐朝诗人李觏的古诗作品《乡思》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释】
  1、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2、望极天涯:极目天涯
  【翻译】
  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鉴赏】
  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如唐韦应物的《西楼》云:“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
  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三四句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递进一层,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用“还被”二字唤起,障碍重重,恨重重。再说,山本可用青、绿形容,用青更符合诗的平仄要求,可是诗人却用碧字,大约是因为青、绿较为轻、明,碧较为重、暗,不仅更符合等色苍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唤起凝童情绪。而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缩,色调的由明而暗的变化,结构上的层层递进,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郁,以致浓得化不开。
  全诗四句,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中国古代诗词作法,有透过一层、加一倍写法。这种写法,有用在一联中的,如杜甫《夜闻觱篥》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本意写行路难,再加写遍地战争,行路就更难了。又如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是如此。更多的是用若干句透过一层,如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写思念故宫,故宫不见,转而梦见,最后连梦中也见不到,把感情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涨。李觏的这首诗,也是采用了这一手法。


相关阅读
1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潇湘神斑竹枝》,其古诗全文如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查看全文】

2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春江晚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 【查看全文】

3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 【查看全文】

4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山店登登山路何时尽》,其古诗全文如下: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注释 【查看全文】

5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出自宋朝诗人王清惠的作品《满江红太液芙蓉》,其古诗全文如下: 太液芙容,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 【查看全文】

6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