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出自唐朝诗人冯延巳的古诗作品《鹊踏枝》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
①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调名即《蝶恋花》。
②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
③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④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⑤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翻译】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查看全文】
2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其古诗全文如下: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 【查看全文】
3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查看全文】
4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出自唐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查看全文】
5 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 【查看全文】
6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出自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的古诗作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