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33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出自唐朝诗人马戴的古诗词作品《灞上秋居》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
  ⑴灞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翻译】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赏析】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阅读
1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高阳池送朱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 【查看全文】

2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花心动十里东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 【查看全文】

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与诸子登岘山》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查看全文】

4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三月辛夷才谢小桃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 【查看全文】

5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出自唐朝诗人万楚的作品《五日观妓》,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 【查看全文】

6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寄蜀中薛涛校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鉴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