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书愤》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解说】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鉴赏】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书愤》——前四句是回顾往事,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接着将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江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但“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壮志未酬,鬓发先斑。《出师表》名传于世,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尾联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国之志至死不移。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出自唐朝诗人谢朓的作品《王孙游绿草蔓如丝》,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①蔓:蔓延。 ②英:花。 【查看全文】
2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出自唐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观沧海》第七句,其全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 【查看全文】
3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南乡子归梦寄吴樯》,其古诗全文如下: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查看全文】
4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 【查看全文】
5 收尽狂飚卷尽云,一竿晴日晓光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收尽狂飚卷尽云,一竿晴日晓光新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词作品《风止》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收尽狂飚卷尽云,一竿晴日晓光新。 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 【注释】 【查看全文】
6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出自唐朝诗人苏颋的古诗作品《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