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07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释】
  1、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2、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翻译】
  悲伤地离开了亲爱的朋友,飘荡的小船进入了烟雾之中。归舟上是洛阳的游子,回头望去,看到广陵城的树,耳边响起残余的钟声。今天在这里和你分别,何处还能再相遇。世事就像波浪中的船,不论顺流逆流又怎么能停得住呢。
  【鉴赏】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诗人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试想: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唐诗别裁》)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相关阅读
1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长信秋词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鉴赏】 【查看全文】

2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 【查看全文】

3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 【查看全文】

4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作品《沁园为子死孝》,其古诗全文如下: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 【查看全文】

5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查看全文】

6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出自宋朝诗人吴均的古诗词作品《山中杂诗》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山际:山边;山与天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