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11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二月二日》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
  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翻译】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赏析】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山下留别佛光和尚》,其古诗全文如下: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注释 【查看全文】

2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入潼关》,其古诗全文如下: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 【查看全文】

3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出自宋朝代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踏莎行祖席离歌》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 【查看全文】

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唐朝诗人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 【查看全文】

5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昼梦》,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 【查看全文】

6 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轻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轻弹出自明朝诗人李雯的作品《浪淘沙杨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缕晓风残,素雪晴翻,为谁飞上玉雕阑。可惜章台 【查看全文】